轻轻摇动扇子
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微风,
顺带着一丝丝清凉,
大概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这么一把扇子,
挥动在童年的记忆,
记录着曾经的美好与温暖
一次户外活动后,孩子们收拾和整理好玩具,在休息喝水的时,传来孩子们的谈论声,
很久以前,扇子就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,小小的扇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产物,在中国已经有了三、四千年的历史,许多历史文化传说也与扇子结下了不解之源:文人墨客在扇面上题诗作画;艺人手握各式扇子在舞台上婀娜起舞……大二班小朋友在讨论后,扇子就成为他们讨论纳凉时的必需品,对扇子有需求的同时对探究扇子也产生浓厚的兴趣。
扇子有哪些类型,它有什么作用?扇子都由哪些材料制作的?基于孩子的兴趣,巧妙挖掘身边资源,通过家园合作完成《扇子调查表》,幼儿分享自己收集的扇子,初步认识扇子的种类和功能。
通过亲子调查表的方式,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寻找和查阅资料,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。
通过实物扇子的直观欣赏,孩子们知道了扇子根据种类可以分为羽毛扇、折扇、蒲扇、团扇、雉扇、檀香扇、舞蹈扇、广告扇等;在了解扇子的知识经验的同时也让幼儿知道扇子起源于中国,它们不同的材质形态有不同的作用。通过图片他们还知道扇子根据用途还可以作为:跳舞、乘凉、兵器、工艺品等作用。
教师反思:幼儿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相结合,能识别多种扇子,初步了解扇子的起源和材质,但是幼儿对其实用功能,只保留在扇风和纳凉的表面上,通过实物介绍幼儿对作用的有了初步认识。
《指南》中指出“真诚地接纳、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。”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促使他们积极学习和探索的重要动力。对于孩子的好奇心,我们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,不仅可以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,还能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学习的热爱。对于扇子的功能,幼儿只保留在表面的认识,具体扇子一直以来的历史和各种扇子有不同的作用,值得我们一起去探索,了解更多关于扇子的文化。
孩子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对扇子的认识和了解,通过讨论扇子的文化,并清楚地知道不同的扇子有着不同的作用,幼儿对扇子文化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。
扇子可以用来拍照
《纲要》中指出:幼儿是活动的主人,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。一把小小的纸扇,引出了孩子们大大的好奇,听着孩子们的议论,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,了解扇子的各种秘密,孩子提出:扇子是怎么来?哪种扇子先出现的呢?追随者幼儿的兴趣和想法,扇子的演变顺其自然地生成,跟随孩子的一起去了解扇子演变的过程。
扇子的演变
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,通过图片了解一些常见的文化历史,丰富幼儿对扇子的认识。
通过图片结合孩子们的经验,展示并讲解了不同类型扇子的构成,以及不同材质扇子的特点。
折扇:有扇钉、扇骨、扇面、扇骨边等结构。
团扇:有扇柄、扇面、扇骨边等结构。
扇子外形不同:团扇是圆形的,折扇类似半圆形。
扇子材质不同:有些是布做的、有些是纸做的、有些是塑料做的。
扇子软硬不同:蒲扇摸起来像竹叶,羽扇摸起来像巧克力一样丝滑。
教师反思:通过观察、比较、讨论使幼儿进一步认识了不同扇子的外形、用途、材质等特点。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基本的类比方法。同时,孩子们对不同扇子的风力大小有了争议。由此引发了孩子们对扇子的进一步探索……
随着扇子主题活动的开展,孩子们对扇子的兴趣也日益浓厚。在日常活动中,他们经常谈论关于扇子的各种话题,如扇子的形状、颜色、用途等。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,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,我们开展一次《扇子的制作》活动。
幼儿对扇子制作有了自己的看法,自选材料运用画笔在纸上灵活的舞动,他们按照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喜欢的图案进行扇面装饰,一幅幅富有想象力的扇子作品就完成了。
本次活动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,让他们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。还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、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。
在制作漆扇的活动中,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制作出不同颜色,不同图案的扇子,孩子们积极参与每一个环节,从中学会了与他人交流和合作,也让幼儿们对漆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
制作漆扇
通过制作漆扇,幼儿有了初步的了解,知道了它的特点和制作过程。幼儿对制作漆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期待,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。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制作心得,在制作过程中积极动手,体验制作漆扇的快乐。
编制
编制
通过编织扇子活动,增强了对手工艺术的理解和兴趣,培养了审美能力,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对话的方式了解编织的含义,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编制扇子的方法,分享编制技巧。
扎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,通过用绳子或线扎住布料的一部分,然后染色,等染料干了之后再解开,就会形成独特的图案,再进行折扇。
通过扎染扇子的活动,幼儿不仅学习了扎染和扇子制作的基本技能,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。同时,幼儿们在互动中学会了分享和合作。
教师反思:本次活动,围绕幼儿对扇子的认知、漆扇、编织扇、扎染扇的制作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实践。活动整体氛围积极热烈,幼儿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创造力。在扇子的制作过程中,无论是漆扇的色彩绘制、编织扇的细致编织,还是扎染扇的艺术创作,幼儿都展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专注。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,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。扇子大制作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,它不仅让幼儿们在动手实践中获得了快乐和成长。
针对幼儿的讨论,发现幼儿对扇子走秀表现的欲望,越来越强,于是我给孩子们提供了舞台,让幼尽情在舞台上表达自己的欲望。孩子们兴奋穿着汉服,拿起扇子,尝试各种走秀步伐,时而优雅,时而活泼。
整个活动中,我们追随幼儿的对扇子的兴趣,借此机会引导幼儿将扇子与走秀结合,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,展示幼儿创意的扇子和舞台上的表现欲。
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以“扇子舞”为核心,通过扇子这一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,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,培养他们的身体协调性、创造力及团队合作精神。
在扇子舞的过程中,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存在差异。因此,在未来的活动中,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指导,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。本次扇子舞主题活动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。在未来的活动中,我们将继续努力改进和完善,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彩、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体验。
扇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。通过扇子主题展,幼儿不仅了解了扇子的起源、发展和演变,还深入探讨了扇子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中的不同功能和意义。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认知,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,为他们未来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在扇子之前,孩子们通过在制作扇子的过程中,运用绘画、剪裁、粘贴、编织等多种技能,锻炼了他们的手部精细动作,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喜好,设计出独一无二的扇子作品,从而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。这种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,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。
编制
扇子主题展为幼儿提供了接触和欣赏传统艺术的机会。通过观察和了解扇子的不同材质、图案和工艺,幼儿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美,感受美,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,还能在未来的人生中,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滋养。
整个活动我们围绕扇子开展了一系列活动,由于扇子是孩子们身边常见的应季物品,活动中孩子们对扇子不同的种类、亮丽的色彩,多样的用途十分感兴趣,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。这一场与扇子的奇妙邂逅,我们了解了扇子的故事,设计制作了自己喜欢的各种扇子,其中遇到了许多困难,但通过大家的努力,都一一解决了。在活动的开展中,引导孩子们自主参与活动,在对扇子有更深认识的同时,也提升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,创造能力,锻炼了孩子的自主能力。
图文编辑:大二班教师